数字力公开课点评:
Manus商业化之路挑战重重,国内付费意愿低,国外面临数据隐私及投资安全为由的管控,这注定是一场探索全球化发展求生存之路,且底层技术要经得起放大镜下的持续检验,一边求生存,一边聚焦迭代,不容易。
7月8日,关于公司大规模裁员的传闻,Manus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表示:“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,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。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。”
关于Manus的其它动态:
今年6月,Manus合伙人张涛在新加坡“Super AI”大会上首次公开表示,Manus已将全球总部迁至新加坡。与此同时,Manus已在新加坡开启本地化招聘,涵盖AI工程师、数据科学家、软件开发经理等岗位,薪资区间为8000至16000美元/月,折合人民币年薪超130万元,意在快速构建本地人才生态。
Manus 总部的迁移背后,实则是全球资本对其发展方向的一次投票。作为一家由腾讯与真格基金早期投资的初创公司,Manus 近期完成了由硅谷**风投 Benchmark 领投的 7500 万美元融资,最新估值达到 5 亿美元。与此同时,市场也流传着未经证实的消息:Manus 的年度经常性收入(ARR)已逼近 1 亿美元,其估值有望进一步跃升至 20 亿美元。
不过,这笔投资也引发了监管关注。据悉,Benchmark 在注资 Manus 后,随即收到了美国财政部的问询——询问该笔投资是否落入“对关注国家关键技术投资”所施加的新限制之中。相关规定源于拜登政府于 2023 年签署的《对外投资安全计划》,该计划已于今年初正式生效,要求美国企业或个人在涉及可能“加速或增强敏感技术发展”的关键领域(如人工智能)进行海外投资时,必须向财政部申报并接受审查。
受地缘政治和监管趋严的双重影响,投资人普遍对中美之间可能加剧的 AI 技术壁垒表示担忧,并建议 Manus 将业务重心转向海外市场。对此,创始人张涛也坦言,公司正在考虑将中国业务与国际业务彻底拆分,以降低潜在风险。
AI时代,任何商业场景,都需进行AIx数字化重构!